顶端新闻2023-07-01 07:57:36
1997年7月28日,TVB翡翠台首次播放《天龙八部》,随即掀起收视狂潮,内地引进该剧后,更是开创了34家省级电视台几乎同时播放同一部剧的先河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一时间,“降龙十八掌”、“一阳指”、“凌波微步”“北冥神功”,伴随着歌曲《难念的经》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武侠梦。
说97版《天龙八部》是金庸作品改编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,相信无人反驳,豆瓣上9.0的高分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“无人不冤,有情皆孽”。
在武侠剧的世界里,它是永远绕不开的经典。
尤其是在讲究颜值+滤镜+特效,唯独少了武侠味道的古偶仙侠剧流行的今天,大家更加怀念它。
一部剧被奉为经典,总有它的特别之处,97版《天龙八部》也不例外。
01、选角精准适配
影视剧圈中流行着一句话:“选角成功,作品就成功了一半。”
如今来看,97版《天龙八部》选角可以用“精准适配”四个字来概括。
有人说即使没有主角段誉,《天龙八部》依然经典,但没有乔峰,《天龙八部》就是一部庸常的作品。
乔峰无疑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,他也是金庸老爷子笔下最悲壮的角色之一,因此,乔峰的选角十分重要。
参演97版《天龙八部》之前,黄日华已是TVB“无线五虎之一”,早在82年他就演过那个版本里的虚竹,并凭借这个角色走红,后来他又演了83版《射雕英雄传》里的郭靖,那又是另一个经典。
所以,当TVB重新筹拍《天龙八部》时,导演李添胜马上想到了他。而这时的黄日华已到中年,褪去了“虚竹”时期的青涩,气质上的成熟沧桑感跟乔峰非常契合。
黄日华也不负众望,他把乔峰这个义薄云天、心怀苍生的悲剧英雄传奇的一生,诠释得几近完美,在大家心中,他就是大侠的代名词。
剧中最让人动容的是阿朱去世的那一段,当最心爱的人被自己错手打死后,英雄铁骨柔情的一面流露了出来,那种悔恨和失去挚爱之痛,令人心酸不已。
黄日华版的乔峰,也成了日后无论如何翻拍,都无法超越的经典。
不同于乔峰盖世英雄的气魄,段誉的气质应该用温润如玉来形容。
他是大理国世子,不喜武功,却痴迷诵读诗书佛经,难得的是,他还有一颗侠义之心,待人温和善良。年轻的陈浩民,一袭白衣,风度翩翩,几乎是段誉的神还原。
这也是他加入无线台主演的第一部作品,一出手就是王炸,段誉的书呆子气和痴情被他演活了。眼神拉丝、动作潇洒,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流倜傥,是无数追剧少女心中的“白月光”。
陌上人如玉,君子世无双!
大概就是这样的吧。
原著中虚竹是少林寺的无名小僧,武功低微,性格迂腐拘谨,看起来没什么特点,后期一不小心成为了武功盖世的豪侠怪杰,还成为了西夏驸马。
想把这样的角色演好可不容易,少一分显得呆傻,多一分又容易世故。
樊少皇的表演堪称收放自如,他把虚竹的老实与傻气、善良与豪气演得惟妙惟肖,该哭就哭,该打就打,铁憨憨的样子,喜感十足。尤其是他开挂的人生,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。
金庸年轻时爱慕影星夏梦,据说小龙女和王语嫣都有夏梦的影子,巧的是,这两个角色李若彤都演过。
李若彤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,气质清丽,完美再现了王姑娘的柔美温婉。其实李若彤一开始是不喜欢王语嫣的,嫌弃她没有性格,是个十足的“恋爱脑”。
虽然角色发挥空间不大,但她不仅将“神仙姐姐”的仙气演绎了出来,还将王语嫣对表哥慕容复的痴恋,对段誉的欲拒还迎表现得相当到位。
据说戏拍完后很长一段时间,李若彤都没走出来,时常泪流满面。
主角出彩,配角同样令人印象深刻。
李国麟扮演的鸠摩智是一大惊喜,他沉迷于武功绝学,高傲自负,是个“嘴强王者”,虽然是反面人物,但在李国麟的演绎下却让人讨厌不起来,甚至觉得还有点可爱。
“普天之下能和贫僧打成平手的,世上没有几人。”至今,鸠摩智的经典台词还在网络上流行。
何美钿的钟灵,应该是剧中最可爱也是最惊艳的角色,少女的甜美、娇憨、灵动,被21岁的何美钿诠释得淋漓尽致,一颦一笑尽显天真烂漫,“少女感”十足。
何美钿之后再无钟灵,并非虚言,其他版本至今难以复制。
刘玉翠的阿紫虽然颜值欠佳,与原著中“秀眉星目,纤弱秀美”相差甚远,但她胜在演技精湛。
阿紫的人设并不讨喜,任性妄为,自私冷漠中带着几分狠毒,但同时她又是个悲情人物,一生为情所困,痴恋姐夫乔峰却终不能得偿所愿。
出演这部戏时,刘玉翠已经30岁,早已过了少女娇俏的年纪,但她却用自然无痕的演技演出了书中那个爱恨热烈的“小妖女”。
1996年,一群演员遇到了最适合的角色,在“高度适配”的基础上,他们用演技赋予角色灵魂,最终彼此成就,在1997年开启了各自人生中的高光时刻。
对他们来说,这是幸运,对作品来说,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02、BGM自带光环
一部好的电视剧,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。
主题曲《难念的经》,是97版《天龙八部》的专属订制,当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,传遍了大街小巷,可会唱的没几个人。
一句话,太难了!
《难念的经》歌词出自林夕之手,为了写出符合电视剧意境的歌词,他翻遍《金刚经》,并从中获得启发,将佛经中的哲理,人生的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写入词中,意蕴十足的歌词,道尽了剧中人的人生。
但这却难为了唱歌的周华健,歌词绕口+节奏快+粤语,想要完美诠释可不容易,据说周华健录完后就不想再唱了,虽然还是他谱曲的。
因为难度系数太大,《难念的经》被称为“念咒神曲”,有很多剧粉说,降龙十八掌都学会了,主题曲还不会唱,还有人表示对着歌词也唱不会。
香港武侠剧最大的特色,就是每一部剧都有御用的配乐人,97版《天龙八部》配乐人是陈国梁。
陈国梁擅长用配乐推动剧情,渲染情绪,塑造人物形象,他把近200首或引用或原创的配乐融进了45集电视剧中,使得BGM成了该剧的一大特色。每当旋律响起,观众脑海中就自动涌现出剧中的画面,可以说音乐与画面严丝合缝,令人回味无穷。
在这版《天龙八部》中,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BGM。
当乔峰的标配BGM响起时,不用问,肯定是乔大侠带着他的盖世武功霸气出场了。在燃爆全场的音乐中声,乔峰横扫一片,导致观众都好奇他帽子里是不是藏着“音响”。只要他把音响一打开,谁也不是他的对手。
所以,乔峰靠什么纵横江湖?降龙十八掌、擒龙功?
NO,是BGM!
阿朱下线时,BGM是《思君黯然》的纯音乐,凄美的音乐直接将悲剧气氛烘托至顶峰。夜夜思君黯然处,塞上长城空许约。这不仅是一个姑娘的黯然离世,更是乔峰爱情的幻灭。
当轻盈欢快的《六脉神剑》旋律响起时,白衣飘飘的段誉上场了。
虚竹也有标配BGM,就是每次与梦姑相见的那段音乐。
剧中几大名场面,聚贤庄大战、少室山大战, 每一个战场的切换,都有专属的音乐,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之下,气氛瞬间达到高潮,观剧的体验爽到爆。
97版《天龙八部》能成为经典,那些让人魂牵梦萦的经典配乐功不可没,或磅礴或细腻或悲伤的丰富配乐让那个传奇的武侠世界,仿佛真实呈现在人们眼前。
03、创作团队的诚意
现在的武侠剧,即便是在特效的加持下,武打动作依然看起来绵软无力。演员发型保持一丝不乱,表情管理控制得够帅够美,整个画面唯美得像是在跳舞和摆pose,唯独缺少了武侠的灵魂。
97版《天龙八部》拍摄时因为经费的限制,并没有取太多的实景,很多宏大的打斗场景都是在摄影棚里成的,布景也相当粗糙,泡沫假山、泡面雪花随处可见,但并不影响观众追剧时的热血沸腾。
这是因为导演李添胜和武术指导郭追,本着既要省钱又要拍好戏的原则,在动作设计上下足了功夫。
没有生动的特效,没有替身和套招,剧中每一个打戏镜头都是演员真拳脚真功夫打出来的,从小习武的樊少皇回忆起当初的拍摄时,说道:“以前拍摄条件好差,当时我在剧中的武打场面都是真人实战配合,全真功夫上阵。”
那些流畅的打斗动作,往往都是导演组和演员磨了无数遍的结果。
乔峰对战四大恶人那一场,不到十分钟的戏,足足拍了四十多天,黄日华每天的任务就是骑马、吊钢丝,直到最终通过。
段誉的招牌动作“凌波微步”拍了21天。
为了追求动作的飘逸感,剧组设想了多种方案,包括穿溜冰鞋、吊威亚,但因为外景场地受限,效果不理想都被否定了。最后,导演组采用了最耗体力的办法,让陈浩民一遍遍地来回跑动,将重复的镜头叠加在一起,最终才呈现了段誉犹如蜻蜓点水般丝滑的画面。
除了武打动作,服化道设计也很用心。
“虚竹”的光头并非头套,而是樊少皇专门剃的光头,后来因为拍摄时间过长,樊少皇还一度将头皮晒“糊”;乔峰的帽子不仅是饰品,更是为了弥补身高不足的精心设置。
就连剧中的小松鼠、金蟾蜍等动物都是用的实物。
相比现在动辄几个亿的大制作,拍出来的武侠片还是各种替身+抠图,“钞能力”不足的TVB堪称是用满满的诚意奉献了一部纯正的武侠剧。
时至今日,《天龙八部》已翻拍了n版,但无论过去多少年,当《难念的经》旋律响起,那些年,我们跟着剧中人,一起哭一起笑的记忆瞬间被打开。
纵然追剧的人已不再年轻,但并不影响大家对26年前那个快意恩仇,又不乏儿女情长的武侠江湖的怀念。
关键词: